★ 桑桐 - 半音化的历史演进 - 上海音乐出版社
编辑推荐
关于半音化的问题,在西方音乐史书、作家作品的评述、特别是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评述中、和声文*以及音乐辞书中,都常提及,特别对那些擅于运用半音化手法的各时代*名作曲家,*常有专门介绍。但桑桐*的《半音化的历史演进》用从不同时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半音化和声手法的分析并联系其表现意义的写法,既符合本人作为和声教师的职业特点,亦可避免与其他有关半音化问题论述的雷同。
目录
引言
一、变音的来源和种类
(一)“伪乐”变音系统
(二)离调性变音体系
(三)调式交替性变音体系
1.教会调式交替变音体系
2.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变音体系
3.同主音大小调式与平行大小调式的混合交替变音体系
(四)半音变化所构成的变和弦体系
(五)装饰性半音化
二、半音化的表现作用
(一)16世纪的半音化
(二)巴洛克时期的半音化
(三)前古典——古典主义时期的半音化
(四)19世纪艺术歌曲中的半音化
1.舒伯特歌曲中的半音化
2.舒曼歌曲中的半音化
3.李斯特歌曲中的半音化
4.勃拉姆斯歌曲中的半音化
5.格里格歌曲中的半音化
6.沃尔夫歌曲中的半音化
7.理查·施特劳斯歌曲中的半音化
8.亨利·迪帕克歌曲中的半音化
9.德彪西歌曲中的半音化
(五)瓦格纳歌剧中的半音化
1.《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半音化
2.《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半音化
3.《帕西法尔》中的半音化
4.小结
(六)16世纪至19世纪末半音化演进的小结
1.在促进调式音阶发展方面的作用
2.在丰富和声色彩方面的作用
3.在扩展调性范围或削弱调性感觉方面的作用
三、20世纪的半音化
(一)半音化的各类声部进行
1.连续的半音进行
2.片断性半音进行
3.隐伏性半音进行
4.非半音化声部进行
5.整体性半音化
(二)半音化的几种音阶、和声与调性特点
1.自然音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2.半音阶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3.无调性半音化
4.调式变音体系的半音化
5.特殊性半音化
(三)结语
后记